儿童牙齿治疗指南:家长必知的5个关键问题
孩子的乳牙健康往往被家长忽视,直到出现疼痛或畸形才匆忙就医。其实,从颗乳牙萌出开始,科学的牙齿护理和定期检查就能避免80%的儿童口腔问题。今天我们就用通俗的语言,说说家长该关注的儿童牙齿治疗重点。
一、乳牙蛀了到底要不要补?
许多家长觉得"乳牙迟早要换不用管",这个误区可能影响孩子一生。乳牙蛀坏不仅会引起疼痛,更会导致恒牙发育异常。临床上常见乳牙早失的孩子,新牙长出后东倒西歪,不得不做正畸治疗。建议发现黑点或牙洞时,尽早到儿牙门诊做树脂填充,整个过程就像用橡皮泥补牙,孩子基本不会感到不适。
二、孩子几岁开始看牙医合适?
美国儿科学会建议长出颗牙的6个月内就该检查。我们更推荐"1+1原则":1周岁时完成次口腔检查,之后每1年检查1次。早期检查能发现喂奶姿势不当导致的"奶瓶龋",及时纠正吮指、口呼吸等不良习惯。很多诊所现在都有儿童专属诊疗区,用玩具分散注意力,孩子接受度很高。
三、窝沟封闭真的有必要做吗?
后牙表面凹凸不平的窝沟是容易藏匿细菌的地方。给牙齿涂上保护漆的窝沟封闭,相当于给牙齿穿上雨衣。数据显示,做过封闭的牙齿患龋率降低80%。佳时机是6-7岁恒磨牙(六龄齿)完全萌出时,整个过程不用磨牙,孩子含着果味凝胶躺10分钟就能完成。
四、门牙摔伤后的黄金30分钟
玩耍摔倒导致牙齿断裂或脱落,很多家长反应是抱起孩子就往医院冲。其实正确处理能大大提高再植:找到断牙捏住牙冠(不要碰牙根),用生理盐水或牛奶浸泡,30分钟内赶到医院。如果能立即塞回牙槽窝更好,暂时固定后就医可达90%。
五、矫正牙齿不是越早越好
地包天、龅牙等问题需要早期干预,但普通牙齿不齐要等换牙完毕。很多机构推销的"早期矫正套餐"并不科学。一般女孩10-12岁、男孩11-13岁开始评估正畸需求即可。提醒家长留意孩子是否有这些表现:经常张嘴呼吸、睡觉打鼾、下巴后缩,这些可能是骨性问题的信号。
后提醒各位家长,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。每天孩子用含氟牙膏刷牙2次,牙线清洁少1次,少吃黏性糖果,定期涂氟,这些简单习惯能让孩子远离牙科治疗椅。如果发现异常,建议选择有儿童齿科认证的医疗机构,医生会更懂得如何让孩子配合治疗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