补牙要趁早,别等小洞变大洞
近刷牙时总觉得后槽牙有点酸,对着镜子一看,牙面上居然有个小黑点。刚开始没当回事,结果两个月后,喝冰水时突然疼得直抽气。去口腔科一看,医生拿着小镜子敲了敲:"龋坏已经接近牙髓了,再晚点就要根管治疗了。" 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——明明可以几百块补好的牙,硬是拖到要花几千块做治疗。
为什么牙齿会出现龋洞?
当牙菌斑长时间堆积,细菌会分解食物残渣产生酸性物质。这些酸就像"微型电钻",慢慢溶解牙齿外层的釉质。刚开始只是牙面上出现白垩色斑块,这时及时干预还能通过再矿化修复。但若任由发展,就会形成肉眼可见的黑褐色龋洞,遇到冷热刺激就会敏感疼痛。
容易被忽视的是牙缝间的邻面龋,往往要等到食物嵌塞或X光检查才发现。我见过可惜的是位程序员,天天喝碳酸饮料又爱用牙签剔牙,等牙疼就医时,六颗大牙的邻面全部出现了"连环龋"。
补牙材料怎么选?
现在常用的补牙材料主要有三种:银汞合金、玻璃和树脂。银汞合金结实耐用,但颜色难看且需要磨除较多健康牙体;玻璃能释放氟化物防龋,适合儿童乳牙;而复合树脂凭借自然色泽和粘接优势,成为前牙修复的。
很多人纠结"树脂补牙能管几年",其实使用寿命主要取决于三点:一是龋洞的位置——咬合面承力区磨损较快;二是医生操作水平,隔湿不严格会导致树脂脱落;三是日常维护,经常咬硬物肯定会缩短使用寿命。维护得当的树脂修复体,用上七八年很常见。
补牙全过程
规范的补牙流程其实比想象中精细:先用挖匙去除腐质,这个步骤非常考验手感——去净感染牙本质的同时要尽量保留健康组织。接着用酸蚀剂让牙面形成微孔,涂布粘接剂后像挤奶油一样分层填入树脂,每层都要用特殊光固化。后调合抛光时,医生会让你咬染色纸,反复调整直到咬合舒适。
有个细节很多人不知道:补牙后两小时內不要进食。因为树脂完全固化需要时间,早期受到压力可能导致边缘微渗漏。另外建议避开经期治疗,此时牙龈容易出血影响操作视野。
这些情况不能直接补牙
遇到以下情况,医生可能会建议先做过渡性处理: • 龋坏已引起自发痛,说明感染可能波及牙髓 • 缺损范围超过牙体1/3,需要嵌体或冠修复 • 牙龈红肿溢脓,需先控制根尖周炎症
上周有位患者拿着网红博主的"自测龋齿深度图"来理论,非说自己的浅龋不用补。实际上牙齿剖面就像洋葱,外层釉质坚硬,内层牙本质软化速度快得多。表面看着是小洞,内部可能已经"掏空",这种情况只能靠探诊和X光判断。
补牙后如何护理?
刚补完牙那周要特别注意:避免用修复侧咀嚼黏性食物,年糕、口香糖这些可能把补料整块粘下来。建议使用含氟牙膏配合牙线清洁,邻面龋修复的患者好用冲牙器辅助。如果发现补料边缘发黑、持续敏感或明显脱落,要立即复诊。
后提醒大家:每半年一次的洗牙不仅是清洁,更是重要的口腔检查机会。那些藏在犄角旮旯的早期龋坏,在探针和口镜面前无所遁形。毕竟在牙齿健康这件事上,永远都是预防的成本低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