拔牙前必须知道的5件事:舒适看这篇就够了
中午咬着汉堡突然牙根一刺,镜子照见智齿顶出个小尖尖——该拔牙了?先别慌。作为在口腔临床待了十年的"老手",今天就掰开揉碎讲讲拔牙那些事。没有晦涩术语,不搞危言耸听,咱们就聊点医生常对亲朋好友说的实在话。
一、哪种牙非拔不可?
上周有个小伙子捂着腮帮子来诊所,智齿横着长把邻牙顶出个大洞。这种情况就像两棵挨太近的树,必须移走一棵才能保住另一棵。除了这种"阻生齿",龋坏到牙根、松动三度以上的牙、多生牙影响咬合的,都是明确拔牙信号。
但要注意,高血压超过180/100mmHg、空腹血糖>8.8mmol/L、孕期头三月这些情况,医生都会建议暂缓。所以带齐近期体检报告很关键,别白跑一趟。
二、术前准备有讲究
见过太多人早饭不吃就来拔牙,结果打麻药时手抖心慌。建议约上午手术,吃个七分饱的早餐,别喝浓茶咖啡。穿件宽松领口衣服,女同胞别化妆——术后冰敷容易弄花妆面。
有个实用小贴士:提前冻两瓶矿泉水,用毛巾裹着就能当冰袋,比临时买方便多了。再备盒无菌棉球,药店两三块钱那种就行。
三、拔牙过程全
其实现在正规机构拔牙,真没老辈人说的那么吓人。打麻药像蚊子叮,等嘴唇发麻后,医生用的微创挺子比圆珠笔还细。特别是复杂牙,现在多是超声骨刀先分割,避免传统锤凿震动。
记得上个月有个阿姨特别逗,刚躺下就喊"开始了吗",其实牙都已经取出来了。整个流程从消毒到缝合,简单牙10分钟,复杂些的也不过半小时。
四、术后护理避坑指南
咬棉球别太实在!40分钟足够,有患者咬两小时反而把血块带走了。24小时内别漱口这个老规矩得守住,但可以用冷藏的生理盐水含一含。有个容易被忽视的点:别用吸管喝水,负压容易把血凝块吸脱。
前两天适合吃温凉的鸡蛋羹、土豆泥,等第三天就能正常吃饭了。顺便说句,那些网红冰激凌止痛法要不得,太刺激反而影响愈合。
五、这些情况快回医院
正常渗血是淡红色口水,要是整口鲜血像番茄汁就得警惕。疼痛该逐日减轻,如果第三天突然剧痛,可能是"干槽症"信号。还有个小细节:如果耳朵根部开始疼,可能是邻牙受力需要检查。
后提醒下,拔牙窝完全长平要3-6个月,期间别老用舌头去舔。现在很多机构都有术后随访服务,该复查时别偷懒。
说到底,拔牙就是个常规小手术。选对医生、做好沟通、遵医嘱护理,大多数人都比预期快。下次见医生时,不妨问问能不能看看拔下来的牙——自己的"身体零件",瞅一眼不亏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