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治疗要趁早,别等牙齿松动再后悔
刷牙出血、牙龈红肿、口气难闻……这些看似小问题,可能是牙周炎发出的警告信号。据临床统计,我国35岁以上人群80%存在不同程度牙周问题,但主动就诊的不足20%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容易被忽视的口腔健康"隐形"。
你的牙龈在"求救"吗?
早晨刷牙时粉色泡沫,吃苹果时留下血印,照镜子发现牙龈颜色暗红——这些都是牙龈炎的典型表现。牙医朋友常开玩笑说:"牙龈出血不是上火,是细菌在开派对。"当牙菌斑长期堆积,就会刺激牙龈发炎,此时及时进行洁治,90%情况可以完全。
牙周炎发展的三个阶段
阶段:牙龈炎——仅牙龈边缘红肿,牙槽骨未受。定期洗牙+正确刷牙就能逆转。
第二阶段:轻度牙周炎——出现3mm以内牙周袋,可能伴随口臭。需要龈下刮治配合药物治疗。
第三阶段:中重度牙周炎——牙槽骨吸收超过1/3,牙齿出现松动。此时需要综合治疗,者可能需拔牙。
为什么牙周治疗不能拖?
临床接诊过不少患者,总觉得"牙不疼不用治",结果从几百块的洁治拖成上万的植牙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牙周炎细菌可能通过循环影响全身,与糖尿病、心脑血管疾病都有相关性。早治疗不仅省钱,更是对全身健康的负责。
四种常见治疗方式解析
超声波洁牙:适合牙龈炎患者,清除龈上结石,30-60分钟即可完成。
龈下刮治:采用专用器械清理牙根表面,通常需2-4次完成。
激光治疗:辅助杀菌,能促进组织修复。
牙周手术:针对病例,需要进行骨组织再生等处理。
治疗过实体验分享
很多患者担心治疗疼痛,其实现在有舒适化治疗方案。就像李女士描述的:"打麻药时像被蚂蚁叮一下,治疗中反而觉得轻松,终于不用躲着同事说话了。"通常次治疗后会有轻微敏感,3-5天就会适应。
治疗后如何护理?
建议使用小头软毛牙刷,配合牙缝刷清洁牙周袋。含氟牙膏和抗菌漱口水可以辅助使用,但重要的是掌握巴氏刷牙法——将牙刷倾斜45度对准牙龈沟,短距离水平颤动。记住:再好的治疗也比不上日常正确护理。
关于治疗的常见疑问
洗牙会让牙缝变大? 这是典型误区,牙缝本来就是被牙结石填满的。
治疗需要几次? 根据程度,通常1-6次不等。
能吗? 早中期可以控制发展,但需要终身维护。
给不同人群的建议
孕产妇:孕前建议做牙周检查,妊娠期牙龈炎发生率高达60%。
糖尿病患者:血糖控制不佳者牙周炎进展更快,需3个月复查一次。
正畸患者:矫治器容易堆积菌斑,要特别注意牙周维护。
选择机构的注意事项
查看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,确认医生具备口腔执业医师资格。治疗前要求做全口牙周检查,拒绝"不看诊直接洁牙"的操作。现在正规机构都有治疗前后对比记录,可以直观看到改善。
后提醒大家:牙周疾病就像沉默的冰山,表面看到的只是很小部分。每年一次牙周检查,相当于给牙齿做"体检",别等牙齿保不住了才后悔莫及。健康牙龈应该是粉红色,紧贴牙面,没有任何出血现象——这才是我们该有的口腔状态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