补牙要趁早!这几种牙齿问题不及时处理可能越拖越贵
吃糖牙疼、喝冷水酸软、刷牙出血……这些小问题你可能觉得忍忍就过去了。但你知道吗?一颗小小的蛀牙如果不及时补,可能从几百块的简单修补变成上万块的根管治疗。今天我们就来补牙那些事儿,帮你看清什么时候该出手。
为什么牙齿会烂个洞?
每次吃完东西,牙齿表面都会形成一层薄薄的牙菌斑。如果刷牙不,这些细菌就会分解食物残渣产生酸性物质,像蚂蚁搬家一样慢慢腐蚀牙齿。开始可能只是牙釉质脱矿出现白斑,接着变成黄褐色小坑,后发展成明显的黑洞。
有意思的是,牙齿不同部位的蛀牙发展速度也不一样。后牙的窝沟、两牙相邻的邻面容易藏污纳垢,往往发现时已经形成较大龋洞。而门牙的平滑面相对,但长期喝碳酸饮料导致的"酸蚀症"同样会造成牙齿缺损。
这些信号提醒你该补牙了
当你的牙齿出现以下情况时,建议尽快约牙医检查:
- 吃甜食或冷热食物时突然酸痛,但很快消失(这是牙本质敏感的表现)
- 照镜子发现牙齿表面有黑色或褐色斑点
- 用牙签能戳到牙齿上的小坑洞
- 食物经常塞在某个固定位置
- 牙齿表面出现白色粉笔样斑块(早期脱矿表现)
特别注意:如果疼痛持续半小时以上,夜间自发疼痛,或者牙龈起包,说明可能已经伤到牙髓,这时候单纯的补牙可能不够,需要做根管治疗了。
补牙材料怎么选?不是越贵越好
现在市面上主流的补牙材料主要有三种:
1. 银汞合金:坚固耐磨价格低,但颜色难看,现在逐渐被淘汰
2. 玻璃:能释放氟化物预防继发龋,适合儿童和根面龋
3. 树脂材料:颜色接近真牙,前牙后牙都能用,是目前常用的
其实材料选择没有的"好",要看具体位置和龋坏程度。比如后牙咬合面承受较大咀嚼力,可能需要更耐磨的材料;门牙修补则要重点考虑美观性。牙医会根据具体情况给出建议。
补牙全过程
很多人害怕看牙是因为不了解流程。其实一次常规补牙大概分五步:
1. 检查确认:医生会用探针和X光片确定龋坏范围
2. 去腐消毒:清除变软的牙体,细菌感染
3. 制备窝洞:修整出适合补牙的形状
4. 充填材料:分层填充光照固化
5. 调磨抛光:调整咬合关系,让补牙处更平滑
整个过程通常30-60分钟,只有去腐阶段可能会有轻微酸胀感,现在都有表面麻醉可以缓解不适。
补完牙不注意这几点等于白补
刚补完牙2小时内不要吃东西,24小时内避免用补牙侧咀嚼硬物。日常护理要注意:
- 每天少两次巴氏刷牙法,配合牙线清洁邻面
- 减少碳酸饮料和频繁进食次数
- 每半年做一次牙科检查
- 发现补牙材料脱落或边缘发黑及时复诊
需要提醒的是,补牙不是一劳永逸的。统计显示补过的牙齿5年内出现继发龋的概率约20%,所以定期复查非常重要。
关于补牙的几个常见误区
误区一:补牙会把牙洞越挖越大
:去腐时只清除被感染的软化牙体,健康牙组织会尽量保留。
误区二:不疼就不用补
:等到自发疼痛时,往往已经需要根管治疗了。
误区三:孕妇不能补牙
:孕中期(4-6个月)是相对的治疗期,急性炎症不处理反而风险更大。
牙齿问题就像滚雪球,越早处理代价越小。下次发现牙齿上有小黑点时,别等它变成大麻烦,及时找个靠谱的牙医看看吧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