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水腔卢军胜医生:20年专注美学种植与微创修复
在甘肃天水市结合医院口腔颌面外科,有一位深耕口腔领域20余年的——卢军胜副医师。作为兰州口腔医学系的科班毕业生,他从1992年开启职业生涯以来,始终扎根临床一线,尤其在微创种植、前牙美容修复等领域积累了独到经验。
背景:从理论到实践的沉淀之路
翻开卢医生的履历,能看到扎实的轨迹:2003年赴第四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进修,系统学习当时的修复技术。这种对的执着追求,让他逐步将附着体、套筒冠、嵌体等修复技术引入天水地区,并主持完成2项市级科研项目,在省级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。
不同于单纯追求技术操作的医生,卢军胜更注重治疗的整体性。"每颗牙齿都是咬合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"是他常对患者说的话。这种系统思维让他在复杂病例处理时,能综合考虑功能与美学。
核心技术:微创与美学的双重追求
在种植牙领域,卢医生推崇"微创"理念。采用德国种植体系时,他特别注重骨量评估和手术度,通过小切口技术减少组织损伤,使多数患者术后当天就能正常饮食。有位教师患者回忆:"上午种完牙,下午就能吃软食,完全了对种植手术的恐惧想象。"
前牙美容修复是他的另一专长。面对门牙缺损、变色等问题,卢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面部特征、肤色甚职业需求,采用全瓷贴面或冠修复时,会反复调试颜色层次,确保修复体在自然光下也能与原生牙齿浑然一体。
设备与技术的在地化应用
虽然身处西北地区,卢军胜始终坚持技术与一线城市接轨。他带领团队引进的数字化口扫设备,能在5分钟内完成全口牙列三维建模,使修复体精度提升微米级。对于本地常见的因饮食习惯导致的磨耗病例,他创新性采用嵌体修复替代传统冠修复,更大程度保留健康牙体。
每周二的疑难病例讨论会是科室雷打不动的传统。卢医生会带着年轻医生分析每例复植的CBCT影像,制定个性化方案。"在天水能做穿颧种植的医生不多,卢总是能把复杂手术分解成可控步骤。"科室同事这样评价。
患者沟通:用听得懂的话说事
面对患者,卢医生有个特殊习惯——画图解释。诊桌上永远放着素描本,他会用简笔画演示牙齿结构、治疗原理,甚用不同颜色标注治疗步骤。"看懂了这个箭头方向,就知道种植体是怎么和骨头结合的。"这种可视化沟通方式,让文化程度不同的患者都能理解治疗方案。
对于价格敏感的患者,他会明确区分必要治疗和改善性项目,给出阶梯式选择。比如针对单颗牙缺失,会同时讲解义齿、传统种植和微创种植的优缺点,让患者根据自身条件做决定。
在地医疗的坚守与突破
二十多年来,卢军胜见证了天水地区口腔医疗的发展变迁。从早期简单的拔补镶,到现在能开展美学修复、即刻种植等复杂项目,他始终保持着每月学习新文献的习惯。但问及职业成就感时,他提到更多的还是那些普通病例:"看到牧民大叔能痛快吃手抓羊肉,退休教师敢开怀大笑,这些比任何学术成就都实在。"
如今,这位口腔副医师依然保持着每天提前半小时到诊室的习惯,用他的话说是"要给器械消毒留足时间"。或许正是这种对细节的坚持,让他在当地患者中形成了"技术好、人实在"的口碑。对于未来,卢医生计划进一步推广微创技术在基层的应用,让更多患者享受到优质口腔服务。


